梅爾維爾、高達&華依達都提到50、60年代時深受美國電影的影響(如Film Noir, 華依達特別提到Scarface)。
唉…目前的美國電影還有什麼讓人渴望、有啟發性的東西嗎?
華依達特別提到以前Hollywood電影在世界的市佔率沒那麼高,美國也比較會進歐洲的電影…,
的確,現在要在美國找歐洲的新片,說不定比日、台都難呢…。唉~。
我自己也是很喜歡Hollywood的老電影的,20、30年代到戰後,不乏從各國來的導演、演員,只要有創造力就能在Hollywood大發異彩,許多名導、名演員都是舶來品,穆瑙、Billy Wilder、希區考克…,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表現方式、不同藝術風格在同一個時空中,相互學習也相互較量,這才是50、60年代Hollywood電影集大成的原因吧??
希望Hollywood回頭看看自己曾有的輝煌,回歸以往的創造力,不要把來Hollywood外國導演全都去菁存蕪,已經看到好多個外國導演被毀掉了啊~~ (吳宇森算是好例子吧?)
Film Noir的表現風格是屬於德國表現主義的集大成吧? 梅爾維爾又是另一種Film Noir的表現方式,進一步更顛覆善惡觀,給予惡人主旨、動機、目的的表現形式。華依達的一些運鏡也有Film Noir的感覺,像『灰燼與鑽石』裡,共黨領袖在前方、刺殺者在後面階梯下那幕。高達則是完全顛覆類型、玩弄主題(Crime film, romantic film...)、顛覆電影應有的表現形式。以上是目前學到、讀到、感受到的東西,因為還在學習中,所以我不確定我說的是對的喔~。
原作:2010夏天
PIC from http://www.flickr.com/photos/kollection8/3043534098/in/photostream
(從左至右 馬丁史柯西斯、史蒂芬史匹柏、法蘭西斯柯波拉、喬治魯卡斯,有兩人沒那麼愛,但順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