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朝日電視台的開局50周年日劇,於2009年2月7日・2月8日播出。
監督・脚本:鶴橋康夫
http://ja.wikipedia.org/wiki/%E8%AD%A6%E5%AE%98%E3%81%AE%E8%A1%80

終於看完了,我很喜歡!! 劇情請看Wiki。以下談一下我喜歡的原因。
這篇雷很大!! 請慎入

1、演員的選角很棒
從小時候我就覺得很神奇,為什麼江口洋介演這種天真、正直、坦率到讓人覺得和"笨蛋"可劃上等號的角色時,我一點都不會討厭他? 我明明很討厭耿直到不懂變通的角色,也很討厭只會理想、正義卻沒有手段的角色,也很討厭爛好人;但江口演起來就是很討人喜歡。白色巨塔也是,明明我完全是財前派(對啦~我就是喜歡這種自私、為權力而努力的人類,有自己的一套扭曲的生活哲學),但也不會討厭江口演的醫生。所以耶~安城清二又是一個類似的角色,「喂~江口,你完全被定型了啦~」

吉岡這個演員很神耶~一直沒看過他演的戲,不知道他那麼會演~他把安城民雄那種軟弱+爆烈的人格區分的很清楚,但不會過火到讓人覺得"在演"。每個階段的層次很分明,從一開始在警校畢業無知的樣子,到在大學臥底,這階段一面裝成無知的學生,一面又有警察的樣子,看到熱血學生的表情,背叛對方時的掙扎…,之後精神出問題,脆弱的樣子,後來酗酒家暴…好不容易重新振作,最後還是發狂~。這下我要去看『五島醫生』那部戲了啦。

伊藤英明演的安城和也則是讓我很驚豔,第一,他在這部有帥到喔~!! 第二,他老是扮演菜鳥後輩,演到我都開始覺得他是不是只會演這套,結果這部他終於讓我看到他的演技了,雖然一開始有當了一下下的菜鳥,但他的角色有很多面相,由菜鳥+仰慕上司-->背叛--> 獨當一面(亦正亦邪的樣子也有點在copy上司的感覺),很驚訝他能把亦正亦邪的感覺演得很好。

佐藤浩市演這個上司角色對他而言很駕輕就熟啦,所以就不多說了。



2、椎名桔平
如果有人正在懷疑為何他沒被提及的話…? 因為他棒到要自己一個條目啊!!! 我本來就很喜歡他啦~這部也是因為他才看的~果然沒讓我失望哇!!! 哇哈哈!!!
他的角色早瀬勇三很多面且立體,知識份子(學生入伍)+戰後創傷症侯群+特殊性向(還專找男娼…)(那個時代還真開放啊~)+優秀的警察+扭曲的人生價值觀(大家都背叛我…)+特殊必殺技(無誤)…。

看著他的惡行你會痛罵「你這他媽的混蛋!」,但看到他哭著說戰時情況,又不知不覺開始同情。看著他大言不慚地說天下人負我式的言論,如此堅決地悍衛自己的"罪惡",讓人開始懷疑,到底是從哪裡開始出錯的? 戰爭、社會、人性? 還是缺一不可? 一個被訓練到可以輕易絞殺他人的人(他警校受訓柔道課時差點掛掉對手),當他執行這些行為時是本能的自衛?還是罪惡?

讓我很嘖嘖稱奇的部分是當我聽到台詞談到「眼神沒在笑」「眼神很奇怪」這點,我本來還在想…這是什麼鬼形容詞…怎麼演啊?? 結果下一幕椎名大叔就演出來了耶!!! 哇! 大叔你好優秀喔!! 另外,有點小小害羞的部分是…大叔你好犧牲喔~(還是好幸福!?) 和美少年kiss+全裸相擁耶!! 這個可以在電視上播喔!!? 其實男娼的劇情能播我也很Shock,日本好開放喔~最神奇的是大叔演出召男妓、男男情愛畫面,一點違和感也沒,即使年紀差很多,我也沒覺得很噁~或很怪~,反而覺得畫面很和諧耶!! 大叔你好強喔!! BTW,大叔穿淺色西裝很好看!! 大叔魂!!!

3、是非觀
社會、組織cover他的罪行是否是是非顛倒?
社會和組織的是非判斷有時並不是黑白分明:

" 當組織判斷雖然他殺男娼,但他的能力能抓到更多壞人…
當吉岡藏起殺人的凶器,因為凶手是看不過打老婆的人渣鄰居,為了救那個女性而動手…
當為了破案不擇手段,和黑道保持良好關係,或威脅利用無辜的第三者…
當因為惹不起高層,所以只抓被高層威脅的小上司(佐藤)
當因為怕警界蒙羞所以接受私相授受的條件交換"

則何者為是,何者為非? 這幾個例子的是非程度雖然差很多,但都在挑戰世俗一般的是非觀念。黑白之間,多的是灰色地帶。
一切依個人的是非觀念而定、自由興政??



4、角色立體
一直以來我覺得劇本刻畫角色最重要的是:角色立體與否及一致性。
所謂的立體,簡單來說,人性是很複雜的,每個人有不同的個性、觀念,趨動自己行為的動機,所以每個人其實都有某種行為模式可循。當中,會有屬於各自的優缺點,有人特立獨行,可能有獨當一面或獨特的創見,但難以與他人合作,人際關係失敗。表面上看來人際關係成功、八面玲瓏的人,有的人是笑面虎難測其真心,也有的人是人云亦云沒有主見。一種米養百種人,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自的一個系統,幾乎沒有哪兩個人會對所有的事物有完全一致的意見。

以這部片舉例來說,伊藤英明的角色,是個自小在家庭失調的環境,一邊看到脆弱卻訴諸暴力的父親,所以對父親又愛又恨,一邊雖然對祖父及父親擔任的"警察"這個職業有著崇敬,卻又對警察組織不信任(父親在六年的臥底經驗後精神崩潰),所以當他進入警察組織後,他一邊討厭暴力(當佐藤打他時),討厭他人批評他的父親和祖父,對組織有懷疑;但一邊他又覺得佐藤的形象很可親(強勢的父親形象? 相對於自身父親的脆弱)。當他被背叛後,開始一系列的行動,其中不乏有私仇,以及後來他在自救時的做法,其實是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全貌的,不像祖父的耿直、父親的脆弱,在矛盾家庭環境中長大的他,更早理解到"世事不盡如 人意",在佐藤下面工作更讓他理解灰色比黑白兩色更實用。回到角色立體性,如此舖陳,一個角色就變的立體了。家庭背景、工作經歷、感情波折對他的人生影響形成他行為模式的邏輯系統。

所謂的一致性則是"這個邏輯系統是否一致"?
一直在面對事件只用A態度的人,是否突然用了B? 例如,一直用錢在解決問題的人,突然訴諸感情? 而這個邏輯系統的改變,是否有合理的變化? 如人生的大事件:突然信佛啊~? 突然被女人甩啊? 錢被騙光之類的? 一個"壞人"一夜之間毫無理由廣發善心對我來說是角色前後不一致--> 簡單來說最好的例子,就是「台灣龍捲風」之類的戲吧?

5、歷史感
這個比較是個人喜好,我因為喜歡歷史,所以有真實歷史事件串入劇情的,我都會覺得較有真實感。
在這部片裡有幾個社會議題的事件:
WW2
戰後上野公園
戰後男娼問題
戰後社會主義運動的問題+警方的臥底(線人)
60-70年代社會主義運動(學生被赤軍吸收) "菩蕯嶺攻堅" (wiki)
天王寺大火(因為一對男女自焚殉情) --> 自殺請不要找古蹟麻煩,人一生最多百年,古蹟能"活"數百年,能給作家靈感,能給人希望(宗教類建築),能當裝飾,這些事多數人都做不到,所以別高估自己的價值。要死自己去死,不要造成社會的困擾,自焚請找空地。

http://post.yule.tom.com/article_v5.php?username=C400094D&aid=290&print (海報)
http://group.mtime.com/jpdrama/discussion/396949/ (男娼)
http://meeeeee.pixnet.net/blog/post/22403604 (記者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omit 的頭像
    Gromit

    活著沒事看電影

    Grom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