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中國的未來,我不知道是否能抱持著這麼樂觀的看法,雖然我相信他們最終會走向民主政制,但是否有辦法循台灣模式,就讓人萌生疑竇了。
台灣的民主化模式之所以能和平演變,除了民間的民主要求升高,震撼了當權者外,其實應該歸諸於黨內領導者的覺醒。當然,這種覺醒未必是內發性的,而是來自外在壓力。蔣經國之所以會促成黨內本土化及在去世前推動部分的政治改革,除了國內民主化要求及他自身的覺醒外(這點很難証明),經歷退出聯合國、台美斷外後,台灣面臨著孤立無援的外交局勢,且「自由中國」的假象不斷被海外黑名單人士給揭露,如果持續威權統治,則其執政正當性將會大幅削弱。隨之,李登輝政權任內一系列軍隊國家化、修憲、全面改選立委、直選總統等動作,以當時民進黨勢力在議會中的單薄程度,其實都可說是由國民黨推動的政策。
以這樣的因素來檢驗中國民主化,沒有外交孤立的壓力,沒有黨內改革者,即使有學運、有各界的改革要求聲浪,恐怕演變為流血政變或鎮壓的可能性依然高於和平演變。即使,我們送他們一個李登輝(或 他們中國共產黨黨內自己產生一個),以中國共產黨內的複雜派系及高度利益糾葛,恐怕光是一個改革者也不能掌握局勢。
再者,台灣小國寡民,在1980年代後期,教育水準、生活水準都已達到某種程度的均衡;一旦要進行改革,可以在短時間就看得到成果。然而,偌大的中國猶如各節胖瘦不定、顏色各異的巨龍,要翻個身豈是容易之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