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迷看到文章的title大概會會心一笑吧? 是啊~~又是這一套。

我不算特別喜歡看紀錄片的人吧? 尤其對於那種社會批評式(social comment)的紀錄片,我反而會覺得反感。我總覺得當編導把他們對社會的想法強加在我身上時,我這種有天生反骨的人就會很想唱反調,結果他們對於社會現況的反思,對我而言都很「多餘」。追根究底,對我而言,本來就沒有「社會」這兩個字,人就是人,哪來的社會,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並不存在群體或群體價值這種玩意。其實當一個人在批評這個社會不應該有這個價值的同時,實際上,他就已經受到社會的制約了,所以沒什麼好批評的,不喜歡這個人、或這些人被制約後而產生的看法或觀念,就不要理會啊~。有什麼好批評的。

然而,我的確喜歡看Discovery Channel裡的獅子狩獵、北極熊游泳,我特別喜歡看這兩種動物,我喜歡看北極熊紀錄片的程度,甚至超過看貓熊吧(幹嘛一定得把貓熊搬出來…,好吧,其實我得承認第一次看到上野動物園那兩隻懶貓熊的時候,我還真的頗喜歡他們的啦~~),其實我看到熊類的紀錄片都會多看幾眼。我當然也喜歡看貓類,但是Animal Planet Channel的貓類紀錄片,老是在紀錄家貓到底有多會補殺怪獵物。

我也喜歡歷史類的紀錄片,像是考古學、木乃伊的故事,或是歷史重現類,如羅馬焚城記,亞歷山大燒毀波斯宮殿…,或者是今人說古類,找一個考古學家去假設順便體驗古人的生活,如古羅馬的鞋匠如何過生活。這一類多半來自National Geography Channel & Discovery Channel。也有歷史事件回顧類,像是六四天安門紀錄片,或者是政治人物類,像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紀錄片(雖然本來就不喜歡他這個人,但看完真的覺得他是個混蛋~~),我在公視看了不少這方面的紀錄片,上次有一系列專門介紹中共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等人,角度頗客觀,很值得推薦。

除此之外,我喜歡有關電影後製的紀錄片,像『春光乍洩』(Happy together)幕後製作過程『布宜諾斯艾利斯.攝氏零度』(Buenos Aires zero degree: The making of happy together)、『白痴』(The Idiots)的後製紀錄片『我是拉斯馮提爾,我是白痴』(The Humiliated)。我也喜歡和電影相關的紀錄片,像是導演的紀錄片,如『高達在電視上』(Godard a la tele:1960-2000);或者是演員的生平紀錄片,我從小就很喜歡錄這類東西來看,所以從小就知道很多老電影和老明星。

不過,我看過最喜歡的一部紀錄片,其實是一部假紀錄片。何謂假紀錄片呢? 就是把整部片搞得像紀錄片一樣,但實際上那些由演員們正經八百地敘述出的故事全是假的。簡而言之,就是「惡搞紀錄片」。我看過最經典的是: 彼得傑克森的『被遺忘的影片』(Forgotten Silver)。談到彼得傑克森,大家都知道他如今已是因『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而名聞於世的名導,不過想當年他也是惡搞電影宗師之一。這部片的宗旨就是「把所有電影史上的偉大成就全都變成紐西蘭人完成的」。內容敘述他們找到一部老舊的影片,引導他們去尋找出許多影史大秘密,諸如: 電影是紐西蘭人發明的 (還強調比美國愛迪生、法國盧米埃兄弟都還早喔!!!);紐西蘭人早就完成了史詩級鉅作 (有沒有聯想到葛里菲斯(D.W. Griffith, 1875-1948)的『忍無可忍 (Intolerance: Love's Struggle Through the Ages, 1916)』和『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而且他們還特地跑到叢林裡,找到了當時搭設的場景。其實我覺得最讓我笑到內傷的就是一堆優秀的紐西蘭電影人,如山姆尼爾(Sam Neill)都裝成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說:「原來這些榮耀都是屬於我們紐西蘭人的,身為紐西蘭的電影人我們實在是太驕傲了!!!」


【近年來看到的紀錄片】

『布宜諾斯艾利斯.攝氏零度』(Buenos Aires Zero Degree: The Making of Happy Together) / @t 2000年金馬影展
導演:關本良、李業華/1999/港
由兩個參與電影幕後工作的年輕女孩所攝製的紀錄片,紀錄了拍片的點點滴滴。關於為何把關淑怡的戲份刪光,也在這部片裡解釋了原因。當然還有演員花絮囉! 反正喜歡『春光乍洩』的人千萬別錯過。

『高達在電視上』(Godard a la tele:1960-2000)/ @t 2000年金馬影展
導演:Michel Royer/1999/法
整部片紀錄法國新浪潮時期的名導高達在平日的行徑,像是上電視參加節目或在其他場合接受訪問時的模樣。高達的直率個性快言快語,加上導演的巧妙剪輯,成就了一部非常特殊的紀錄片。而且重點是,這部片好玩到我現在看到高達的臉還會想笑。

『我是拉斯馮提爾,我是白痴』(The Humiliated) / @t 2000年金馬影展
導演:Jesper Jargil/1998/丹麥
本片導演為負責後期助導工作的Jesper Jargil。片中可看到拉斯馮提爾不斷對演員咆哮,且自己也瀕臨崩潰。此片竟比『白痴』本片好看好幾倍。

『柏林電影筆記』(Berlin-Cinema) / @t 2000年金馬影展
導演:Samir Gloor-Fadel/1998/瑞士.法
這部超無聊…好啦~~~本人沒慧根,壓根沒看懂…

『與葛雷哥萊畢克對談』(A Conversation with Gregory Peck)/ @t 2000年金馬影展
導演:Barbara Kopplo/1999/美
人家就是喜歡聲音低沉好聽的帥哥嘛!! 葛雷哥萊畢克(Gregory Peck, 1916-2003)尤其是我的最愛!!! 我自從小時候看完『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後,就成為他的超級粉絲了。除了他讓人「覬覦」的美色之外,他真的是非常優秀的演員,而且演的角色又都是正直的好人(只有早期演過亦正亦邪的角色),他自己本人也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螢幕內外的形象都是完美先生,而且他連年紀大了,都一直維持著一頭白髮的和藹老紳士形象。唉! 只可惜他已經在2003年過世了,不過生命是虛幻的,他所留下的鮮明形象和雋永作品早已深植人心。

『樂士浮生錄』(Buena Vista Social Club)
導演:Wim Wenders 文‧溫德斯/1999/德/美
這部片紀錄的是古巴音樂及古巴音樂人的故事!! 其中的音樂人也曾造訪台灣。不論是音樂或者是影片本身,都有值得一看的價值。此為本人相當喜歡的紀錄片之一。

彼得傑克森的『被遺忘的影片』(Forgotten Silver) / @t 1997年金馬影展
導演:Peter Jackson, Costa Botes/1995/New Zealand
大致的影評如上文。反正重點就是這是一部前無古人後恐無來者的超級爆笑假紀錄片。

PIC: Gregory Peck From: http://www.taiwanus.net/BB/Peck/peck.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omit 的頭像
    Gromit

    活著沒事看電影

    Grom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