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殺人狂作家
對作家(Karen)的描述:一心focus在作品上,對死亡有迷戀 (每寫的角色必死)。心裡已經死亡的人類才會一直執念於死亡,才會一直賜死筆下的人物,所以當她在“Research”主角的死亡方式時,總是在想像自己的死亡。對於作家的描寫很入骨,寫作的人都有種瘋狂的個性,尤其在做 “Research”的時候,慣於寫死亡的作家尤其如此,我以前在寫”惡魔之翼”的時候,為了構思裡面角色的死亡方式,要想出“出其不意”的死法真的得擠破頭,當想到的時候就會表露出那種“欣喜的滿足感”,想想因為能“順利地以新奇的方法”殺掉角色,而得到快樂實在是種很變態的行為,其實作家們都是種精神病患。
對教授的描述:只在乎文學理論、文學作品、文字運用,不在乎現實生活也對人命沒興趣。這個其實和學者印象的描述有關,學者一般給人“食米不知米價”的印象,顯而易見的事實要用複雜的理論去反覆証實,對於人毫無關心,反而只在意理論這些未必能印証人生的東西。為了成全一本好小說,竟然可以叫活人犧牲。
對Harold的描述:極端的“you have no life”的人類,其實在現實人生裡說穿了就是“宅男宅女”們 (我也算高危險群,只是我太愛玩…,念書/工作不認真),太習慣獨自自己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覺得一成不變比較輕鬆,不讓任何人住進心裡,也沒跟人有太大瓜葛,看著他如此冷靜又無奈地拯救自己的人生,實在讓人心疼又“同感”到極點…,我本來就是看生死看得淡的人,但是這樣莫名地被陌生人決定生死,我是否也會頂起反骨,為自己的人生奔走求救呢? 還是就承認我瘋了,一切了事?
爆笑受害者
找Will來演男主角實在是相當成功的選角。以前看周未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 SNL) 只覺得Will是白痴 (演小布希超適合~) 這部讓我覺得他演技真的很好~ 他把Harold這個角色的“僵硬”、“一板一眼”演得很好,即使在演出面對這種“鳥事”時的無奈、著急 (但因為本性冷靜,所以得演出“冷靜式的著急”)時,他獨特的幽默感卻還是讓人發噱。
想想除了他還有誰能演這個角色呢?
如果今天是Al Pacino演,你會怕他殺了作家;
Johnny Depp演,你猜想他早就酗酒、吸毒,作家賜死前就弄掛自己;
Brad Pitt、Keannu Reeves演,大概根本沒有說服力(沒看過那麼帥的宅男…),
Adrien Brody (The Pianist男主角)演,他大概必死無疑
(嗯…只有我會因為八字眉亂猜嗎? )
Will演出的Harold會讓人有點會心一笑,但又沒心疼到非救他不可,就算作家把他殺了,觀眾不勝唏噓一番,時約兩秒後就能心領神會這個結局然後欣然接受「Well, if it is a good book…」 (絕不相信只有我那麼沒天良),他及角色本身都不會讓人太貼近,因為有距離感,所以觀眾可以看得下去整部電影~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其實仔細想想我們是在看整部殺人實錄,我們從片頭就知道男主角必死無疑,卻還是安心地一邊看他如何作困獸之鬥。從一開始我們就不在意他會不會死,可能還會像教授一樣說「生不如死」之類的Pen cake風涼話,到後來他的努力改變,讓我們開始會心疼希望他別死~ 說老實話,如果選角不是他,大家的反應真的會大不相同~ 至少我應該不會在旁白預知他死亡,他驚訝地大叫的時候,我還笑得毫無人性~。究竟,他可是SNL曝露狂冠軍啊~~,就算他在片頭被打了個半死,大家還是會先猜這部是喜劇片的,和「The Truman Show (1998)」裡的Jim Carrey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被命運捉弄的小人物,而觀眾還沒良心地猛笑…。
艾瑪及達老我本來就很愛,會借這部片多半是為了他們兩人(還有薇若的介紹 )。艾瑪把性情古怪的作家演的很好,那種遇到writer’s block、文思枯竭的苦惱樣,及想到Ending後的滿足快樂樣,實在很符合真實~我想是因為她除了當演員外,也有編劇經驗吧,有切身經驗自然就會比較駕輕就熟些。
達老則是把沒血沒淚沒人性的研究者演得很棒,對別人的人命完全事不關已,反而遇到文學的東西眼睛就發亮~ (唉~ 我正由愛殺人的作家過渡到沒血沒淚沒人性的研究者,這叫“每況愈下”嗎? 還是 “泯滅良知”?)
PIC from
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STILL&filmid=fsen404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