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態研究者
(又名「變態作家及研究者? 」篇)
我個人覺得本電影有太多可討論之處,但我基於個人興趣,最喜歡兩個觀點: “改變人生從改變自己開始” 及 “作家及研究者的道德觀及人性 (又題:世界沒良心的作家及研究者)”。前者有太多作品提及,相對比較老生常譚在此不多說了;後者倒是很少有電影作品討論到~。
作家和研究者都是種必須和人類/真實世界保持距離的職業,這樣才能客觀地觀察人性及這個世界,也才能理性分析 (研究者比較像是太重視理論,反而忽略了真實,至少在我們領域是如此),但這種特質其實仔細一想很可怕,作家因為寫作天馬行空,其實很愛找筆下人物麻煩,不過說老實話,一帆風順的人生又有什麼可寫的? 要寫出真實人性,就必須在就算一帆風順的人生裡,加一點人性的劣根性、不滿足。平淡無奇如Harold的人生,如何有Climax (戲劇最高潮點)? 哪些名作的角色不是倒楣鬼? 誰不是窮途潦倒,要不就感情多舛? 人財兩得的還得自己個性差、打死不知足最後人財兩失。從頭到尾都幸福的故事,連當童話都出不了書 (哪個童話不是先慘到家才有王子救? )
當作家的是殺了不少人,光我從小到大構思的故事裡:平均每個故事寫死兩個以上(有殺人的大小作品約有六部,裡面還包括一篇推理小說和一篇殺手故事,這兩個就死夠多人了…)。近年來比較少在作品裡殺人了~,也不知道是開始覺得生命可貴了,所以不再老把第一人稱的主角全殺光,又或者是很少再構思劇本/小說了呢? 有個中篇只寫了大綱就一直沒開始動筆,這個作品裡雖然不會死人,卻寫了個 “外國魂”,啊…二年前構思的女人三部曲短篇,其中有個也是會死人的。我筆下的人物多半都是瘋子和殺手,和片中作家一般。
我還是抵死護衛作家賜死角色的創作自由的~ 不過,如果發現真有其人時,我還是會良心發現當他一條生路吧~ 沒什麼比別人的人命還重要,至少他應該有像片中一樣決定自己生死的權利,我的處理方式會和片中一樣。
教授的角色很有趣,恐怕也是本片劇作家在諷刺研究者比作家更沒人性~教授一直都是在乎作品多於Harold的人命的~,連最終作家改了Ending,他的評語是「It is “just OK”」
我一直覺得研究文學是件苦差事,如何判別作品優劣呢? 顯而易見者多半是少數,多數作品都是居中、優劣參半的;像文學這麼私人、直觀的東西要如何在喜惡之外,加以客觀的分析呢? 實在不是常人能勝任的工作。自己也是踏上不歸路的 (I hope I) Will-be 研究者,看到劇作家如此諷刺教授的角色,我的反應不是厭惡反而是會心一笑,的確身為研究者常常太自外於俗世了,常犯了世人覺得怪異的 “錯”,也常在解釋正常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整個腦筋迴路都很異於常人,我們是應該自我反省使自己更入世,更有人性一些。
PIC from
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STILL&filmid=fsen404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