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最喜歡的日本作家是芥川龍之介,其實接觸到而喜歡他的起因,也是因為電影。

國中時,看了黑澤明的電影「夢」後,深深為名導的述事手法及運鏡而折服,進而對黑澤明的其他作品產生興趣,我看了許多他的生平簡介,也大概知道了他其他著名作,當然也包括了「羅生門」;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羅生門」的原著,當然是愛不釋手啦!這就造成了我和芥川龍之介的邂逅!

拿到「羅生門」的第一個反應(至今仍記得),翻開背面的作者介紹,作者死於服安眠藥自殺,就對這個作者越愛感興趣,不知道為什麼我對自殺的作家一直都頗感興趣(或許我知道原因吧!?),然後就是開始看他的一系列作品,雖然《羅生門》、《地獄變》等他早期的作品,我在國中時就接觸過了,但是說老實話,對於一個14歲的孩子,雖懂得故事,但在故事之後的述事手法,寫作方式的領悟並不深。那時的我,最愛的是《竹籔中》(電影「羅生門」的原著),難以了解其喻意的是《羅生門》。

進了大學,念的是日文系,所以在此階段自然而然會重遇芥川,由於年歲經歷的增長和直接閱讀原文,讓我重新見識到芥川文筆的美妙之處!他與生俱有的自嘲嘲人,對世界、人性的不信任,對藝術、對美的謳歌;於是在此時幾乎讀完中譯本的芥川作品,對他的生平也背得滾瓜爛熟。

當時(至今?)我最喜歡的作品是《地獄變》,因為當一個人對於藝術與美的付出和熱衷程度是極致,可以到廢寢忘食,也可以到犧牲一切,這樣的中心思想為我解釋了芥川的死亡,當文脈描述著畫匠用著魔似的眼神,心領神會的微笑飛快地畫著下自己女兒的死狀時,他的生命第一次那麼地充滿著意義、光芒;為此死而無憾!換言之,如果生命是為了寫作而存在的,當寫不出來的那一刻到來,也就是作家之死的唯一理由!多完整而美妙,生命是種燃燒自己寫下腦子裡、心裡的所有的過程,當想說的話業已言盡,生命本身就不復存在的意義,這樣的原則放諸藝術、文學…皆準!

莫名地我喜歡他早期的作品(改寫《今昔物語》、《宇治拾遺物語》故事而來的作品),勝過他晚期自述性的作品;理論上,要了解他的思想和他這個人,應是後期的作品為佳,但是我就是沒辦法打從心裡喜歡這些作品;而前期作品,即使是如《蜘蛛絲》之類的小品,我也愛不釋手,內文中我最喜歡的是形容佛祖那天”閒來沒事信步而行(burabura oarukininatte)”那句,芥川真是可愛的無神論者啊!不過基本上,或許不該說他是個無神論者,我認為他曾經非常想借託宗教力量來尋求慰藉,所以他大量深入地研讀了佛經和聖經,只是我想令他失望的,他並沒有找到他想要的安慰,反而發現了宗教的偽善之處,所以從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對宗教的嘲諷和調侃,如《西方的人》、《續西方的人》、《南京的基督》,都是足以把基督徒氣死的逸作!

喜好一個作家是很主觀的事。喜歡的,可能是這個人本身,這個人的想法,也可能是文筆、述事方式,也可能只是種語氣…或是他揭露的一個世界,其實硬要說為什麼喜歡芥川?我可能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看文章的瞬間就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他的世界,會不斷”點頭如搗蒜”,或者對著邪惡的述事手法會心而笑!難以解釋…anyway~就是這樣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omit 的頭像
    Gromit

    活著沒事看電影

    Grom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