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述)
我一直都很喜歡他的前期作品(《秋》之前的作品),包括所謂的「王朝物」(例如《羅生門》《地獄變》之類的背景為平安王朝的作品)、或「切支丹物」(與基督教題材有關作品者) 等(其他還有「江戶物」、「明治開化物」、「中國物」等分類,多以作品背景作為分類基準),在我的主觀認知裡,那些作品的文學價值較高,在故事創作、題材和寫作筆觸上都有其創新點,看似傳統題材卻有顛覆權威的特色~後期他開始了所謂「私小說體」的寫作,反而讓我有種莫名的抗拒感~
首先,是來自我本人就是不甚喜歡「私小說體」的私自摒棄心態,所謂「私小說體」是種難以定義的型態,因為以往定義「小說=Fiction」,然「私小說體」卻是種以第一人稱描寫自己發生的故事,細繪自己的心境,就像是以散文筆觸來寫小說的文體(這是本人不學無術的擅自解釋,若有日本文學研究者想要補充或指正者,請不吝賜教~來留言版討論吧!)
當然在看「私小說」時,會有一種窺視他人生活的快感~「噢!原來大文豪也會有外遇~也有凡人的慾念!?」,但在文學價值的判定上,一直有種疑惑~如果小說(作品)不是Fiction,而是真實人生,那是否有文學價值?不過我討厭「私小說體」有更直接的理由,因為「私小說」裡為了描述作者的心境,就會跑出一堆「我真是不知所措~我該怎麼辦~?我無法在慾望和道德間抉擇~我要如何解脫……」的述事方式,囉嗦斃了…,我大三看志賀直哉的《暗夜行路》的時候,才看中間一章就快吐血,要決定就快決定啦~沒完沒了的~
而且在看「私小說」時,看到的是作者毫無保留的心境(理應如此,但未必總是如此),這構成我對看芥川後期作品的恐懼心理。眾所皆知,他對自己的精神狀態一直感到疑懼,他一直覺得自己會踏上母親後塵發瘋,所以在他的私小說作品裡,流露著這樣的恐懼也是理所當然。我從國中開始接觸芥川的短篇,從而把他視為最喜歡的作者,甚而在多次的閱讀投射作用後,我已分不清楚,當他筆下那些觀念、思緒於我有同感時,是單純的心有戚戚焉,或者是他於我的影響,所以我本質上,更加害怕去了解、接觸他真實的恐懼,如同最近看到的一篇短篇《齒輪》,是他死前幾星期的作品,默念最後幾句時,我一直想像著,他左右盤桓、揣量,最後不顧一切,顫抖著雙手寫下這兩行字的樣子,這一幕如此深刻地留在我腦子裡,我似乎能感受到他的痛苦,他的渴望,這種貼近作者的感受是看「私小說」的魅力,卻也是種折磨。
我最近看的這本短篇集裡,有另一篇作品是我極想推薦的---《侏儒的話》(原本也是一個日本朋友推薦我看的,我本來對於作品名字有奇怪的幻想~以為是「王朝物」~~),作品是格言體,字字盡是珠璣,看起來很是過癮,即使不是芥川迷也可以感受到芥川的獨特幽默。幾段特別喜歡的抄錄於下:
「一個國家有九成強的國民一生沒有良心」(204頁)
「請不要讓我當英雄---請不要讓我湧現英雄志向,請守護無力的我。我是沈醉於春酒、詠唱金縷歌、只要能快樂的過好日子就不會不滿足的侏儒。」(207頁)
「人生好比是瘋子所舉辦的奧林匹克的大會,我們一面與人生戰鬥,一邊必須學習如何和人生戰鬥。」(213頁)
「(前略)基督徒的人間樂園更是一幅無聊的展覽畫,研究黃老的學者的人間樂園終究不過是落寞的中國料理店。」(214頁)
「能完全幸福是只授與白痴的特權」(216頁)
「人生是比地獄還地獄的」(219頁)
「在神所有的屬性中,最值得同情的是神不能自殺。」(225頁)
「自由和山巔的空氣相似,兩者都是弱者所無法負擔的」(254頁)
「我沒有良心,我所擁有的只有神經而已。」(276頁)
……等。
Excerpted from《侏儒的話》何黎莉譯『傻子的一生』小知堂,2001年。
我提及的書(文章)
《侏儒的話》、《齒輪》、《西方的人》、《續西方的人》收錄於 何黎莉譯『傻子的一生』小知堂,2001年。
《羅生門》收錄於 金溟若譯『羅生門』志文出版社,1996年。
《地獄變》、《竹籔中》、《南京的基督》收錄於 鍾肇政譯『地獄變』志文出版社,1997年。
《蜘蛛絲》收錄於 賴祥雲譯著『芥川龍之介的世界』志文出版社,1997年。
(PS這其中的編譯文章多有重覆)
- Dec 15 Wed 2004 15:50
芥川龍之介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