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奇愛博士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
Director:庫伯力克(Stanley Kubrick)
Cast:Peter Sellers、George C. Scott

很有趣、很庫伯力克的電影。

其實如果說何謂庫伯力克式的電影,我還真不知道如何定義,就是一種”對!就是這樣”的感覺;他的電影裡有種讓人快喘不過氣來的諷刺,很多人的諷刺手法是會讓人帶著惡意邪惡地笑著,但他的東西卻是在想笑之前,想到自己想笑的源頭,赫然失了笑意,反而想哭……

像是「發條桔子A Clockwork Orange(1971)」裡無惡不作的青年,卻被洗腦成有志青年~
本片中,西部牛仔騎著原子彈而去~
「鬼店The Shining(1980)」裡,無比熱鬧華麗的宴會,竟不是人類的聚會~
「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1999)」裡,遍尋豔遇不著的”湯姆歷險記”~

對我而言,「AI 」裡人類對機器人的惡意傷害,和機器人成為最後生存者,也是一樣的感覺(註1)。 漾著庫伯力克的味道,澀澀苦苦的,看著惡魔扮小丑逗你笑,想笑卻又想哭,反道德卻很道德的,反常軌卻循常軌的,矛盾的、有缺陷的完美!?

除此之外,庫伯力克有其獨特的電影表現手法~陰鬱晦暗和全然光明的對比強烈場景~ 但前者往往比後者來得真實;沒有音樂相對於主題強烈的音樂~場景極少或趨向單調相似的場景,當然這僅以我所看過的少數他的電影來歸類~

我第一次看他的片是「2100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因為聽說很有名,我就乖乖看了~呃~我覺得我好像有看完…但是看不懂…(可能是當時太小,領悟力不夠,我很想再看一次…),然後就是到大二看「發條桔子」,真是完美的鉅作啊~!看完不禁驚呼!完整的、完美的、邪惡的極致,我現在還會想起他邊殺人還要邊配樂的那幾幕,貝多芬的交響樂和”Singing in the Rain”竟是行凶者的主題曲(註2),後者我尤其驚訝,天啊!金凱利(Gene Kelly)的歌還能這樣用噢!嘆為觀止!

再來看的是「鬼店」,其實看「鬼店」是衝著恐怖片經典的盛名,看了片頭才知道是他導的,以一部恐怖片而言說真的嚇不倒我,但以一部電影而言,真的是部好電影啊!那種”虛無”所帶來的壓迫感使人發瘋的表現,完全讓我折服。

之前還看了他的遺作「大開眼界」,第一次看一頭霧水,第二次看時~霧是散了些,但是我有點抓不到主題想說什麼?就是”湯姆歷險記”嗎?報復性的性遊戲冒險!?那Kidman的心路歷程單只是引導作用嗎?主題是人對於性和性幻想,忠誠與不信的態度嗎?如果他們繼續過他們不誠實的日子,就不需要經歷這樣的奇異恐怖的歷險…?其實Kidman僅僅說了個自己的性幻想,為什麼卻會讓Cruise如此驚懼而憤怒?


再來就是這部了…回題是岸!!
主題很簡單,就是冷戰時期有個美國神經軍官,宣稱基地遭蘇俄攻擊,下令轟炸機進行原子彈攻擊蘇俄本土!然後就是一堆反制行動的推進。場景只有三個,一個是某美軍基地、一個是轟炸機內部、一個是五角大廈;但是由於劇本字字珠磯,絲毫不覺得無聊。例如:在其他美軍攻堅他的基地時,美國神經軍官對英國來的交換軍官闡述他的蘇俄陰謀論:就是蘇俄人一直在美國人的水裡下毒,使得美國人漸漸積弱不振…(註3);還有轟炸機裡雖然小事故不斷,有偉大實踐精神的牛仔仍然排除萬難”駕著”原子彈而去(註4);五角大廈場景尤其經典,美蘇雙方總統的對話超級沒營養,美國總統:「I am sorry, but that is not my fault.」「No~ You will not be more sorry than me~(慍)」「No, I’m more sorry than you(冒火)」,然後最爆笑的莫過於Dr. StrangeLove,他是個德國投誠來的科學家,參加國安會議備詢,他的所有行徑都很有趣,在此不贅述(註5)。

我喜歡這部片,因其對戰爭的諷刺太一針見血,美蘇在冷戰時期,不斷地在武力競賽,維持一種恐怖平衡,然而骨子裡,沒人敢真的向對方宣戰,否則就是世界末日;然而這樣一場世界末日之戰,竟是被一個發瘋的軍官挑起的,簡簡單單一個指令…就這樣…引領著世界末日的來到;而軍人(未入政治決策體系的下階軍官)、人民相信蘇共是萬惡的敵人,上層的政治家卻是稱兄道弟、相敬如賓~能諷刺的人、事、物全用上了!我骨子裡邪惡的因子~讓我對此片的台詞愛不釋手~宛然看馮內果的書一樣,讓人不知不覺,嘴角漾起不懷好意的會心一笑!庫伯力克真的是我的神啊!

最後一幕,伴著美妙的不知名歌聲”我們會在某日重逢~”,沙啞慵懶的女性歌聲~畫面上卻是原子彈爆炸的鏡頭…多有希望而完美的Ending!!

註1:「AI 」乃源自庫伯力克的劇本,庫伯力克在構思完劇本後,即因病去世,好友史蒂芬史匹柏乃依據劇本”大綱”完成此片。我之所以說大綱,是因為我認為「AI 」是很矛盾的作品,故事有極端黑色思想的庫伯力克影子,然而場景調度、情感訴諸和後面的結局都是極為史蒂芬史匹柏的,因此整部電影非常神經質而混亂,對於兩者的影迷而言,都是一種折磨。
註2:不得不說,庫伯力克使用音樂的方式,常常讓人拍案叫絕,「2100太空漫遊」中,藍色多瑙河和太空飛行的巧妙結合,至今仍是經典。
註3:我只是想說這個理論實在是太棒了!!
註4:他真的有喊”I~ha, I~ha”
註5:這個不能算註啦!我只是想知道,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片名要用他的名字呢?他的戲份並不比別人多呀??(不過這個演員Peter Sellers在片中,實際上是一人飾三角沒錯…)而且他為什麼後來突然可以站起來呢?


原作2002初夏

照片來源
http://us.imdb.com/EGallery?source=mptv&group=1006&photo=Mptv/1006/7134-2.jpg&path=gallery&path_key=0057012
照片註解:Stanley Kubrick directing "Dr. Strangelove," Columbia 1963.

附上Stanley Kubrick的作品年表,
資料來源http://us.imdb.com/Name?Kubrick,+Stanley
1.Eyes Wide Shut (1999)
2.Full Metal Jacket (1987)
3.Shining, The (1980)
4.Barry Lyndon (1975)
5.Clockwork Orange, A (1971)
6.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7.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
8.Lolita (1962)
9.Spartacus (1960)
10.Paths of Glory (1957)
11.Killing, The (1956)
12.Killer's Kiss (1955)
13.Seafarers, The (1953)
14.Fear and Desire (1953)
15.Flying Padre (195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omit 的頭像
    Gromit

    活著沒事看電影

    Grom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